|
工商機關認為,食品調味品動輒冠以“精”為名的做法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以及公平交易權等權利。因為消費者在購買此類產品時,絕大部分會認為從名字上判斷其中含有奶、牛肉、羊肉等成分,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 奶精、雞精、牛肉精……這些所謂的調味品到底是什么成分?消費者很難分清。**近,石家莊新華工商局根據近期的一起案件,向消費者發布消費提醒:濃縮的不一定是精華,“雞精”、“奶精”、“牛肉精”等產品要慎重選用,它們中有些甚至是化學合成的產品。 據新華工商局的執法人員介紹,近期,他們在調查一起有關“雞精”虛假宣傳案件時發現,雞精調味料是用味精、食鹽、增鮮劑、雞肉和雞骨的粉末及濃縮抽取物等制成的有雞的鮮香味的復合調味料。但實際上,國家至今也沒有關于雞精的強制性標準,僅有一個企業參照執行且程度不一的行業標準。究竟什么成分能代表雞的成分,雞的成分所占比例多少才算“精”,至今也沒有一個“說法”。 針對“雞精案件”,工商人員擴大了調查范圍發現,市場上的“奶精”是真正的無奶之“奶精”。奶精實際上是植脂末,植脂末又稱粉末油脂、奶精、脂肪粉,是以精煉氫化植物油和多種食品輔料為原料,經調配、乳化、殺菌、噴霧干燥而成。制作奶精的過程中沒有用到一滴牛奶或奶油,它**是在植物油中加水、添加劑混合攪拌,做成的類似牛奶的東西,所以,植脂末(奶精)的主要成分是氫化植物油。而其他如“牛肉精”、“羊肉精”等食物調味品,也存在混淆概念的現象。 工商機關認為,食品調味品動輒冠以“精”為名的做法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以及公平交易權等權利。因為消費者在購買此類產品時,絕大部分會認為從名字上判斷其中含有奶、牛肉、羊肉等成分,而實際情況卻并非如此。在此,工商部門提請廣大消費者,在選擇以“XX精”為名稱的商品時,應以“成分配方表”所列成分作為選擇依據,不要被包裝上的“XX精”所迷惑。 目前,新華區工商局正在轄區內開展食品安全大清查行動,特別是對那些“三無”食品調味品、食品添加劑****進行檢查,還轄區百姓一個健康、安全的食品調味品市場。(本文摘自食品商務網) |
|
|